故當夙興夜寐,以自修為。以義制事,以禮制,雖善,雖惡。
然君進德修業,實繁乎後。夫習與正居,能無正,猶長于齊,能齊言也。習與正居,能無正,猶長于楚,能楚言也。
故曰:仆臣正,厥後克正;仆臣谀,厥後自聖。
其講學曰:王者繼祖宗之業,居億兆之,禮樂征伐之所自,方萬裡之所視效。智以窮之理,則讒說能惑;德以之,則政令無。
自非隆儒親學,何以臻茲?然子之學,與凡庶同。
夫分文析字,考治章句,此世之儒者以希祿利,取科級!非主之所當學也。主之所當學者,觀古聖之所用,論曆代帝王所以興治亂之迹,求政之,講愛民利物之術,自然就将,德及。
書曰:王,求聞,時惟建事。又曰:終始典于學,厥德修,罔覺。
故傅說之告宗者,修德事而已。至漢之晁錯,以為主學術數。錯之,欲主用機權巧谲,以參制群。而景帝用之,數之間,漢罹國之禍,而錯受東之誅。蓋其所主者,于誠信而已。由觀之,擇術謹也。
其任賢曰:
昔成王初親政,召康公作卷阿之詩以戒之,言求賢用吉士。蓋為治之,乎任賢使能。能者必賢,故使;賢者必德,故尊。賢任以長民,賢與之謀國。
若夫言必顧國之利而以衆之,夷險節而終始任者,非賢則能也。
君雖好賢之而賢猶或難進者,蓋君子志于,志于利。志于,則為茍;志于利,則惟求茍得。忠言正論,咈于;而佞辭邪說,專媚于君。
故君子常難進,常易入,察也。自古雖無之君,莫欲治而惡亂,然而治君而亂國者,其所謂忠者忠,而所謂賢者賢也。書曰:言逆于汝,必求諸;言遜于汝志,必求諸非。
主誠此以觀臣之,則賢肖得而矣。
其納谏曰:
昔書稱成湯之德曰:從谏弗咈,改過吝。
湯,聖君也。
曰無過而曰改過者,言能舍己而從谏,則害其為聖也。
及纣為子,強以拒谏,智以飾非。纣非無才智也,然滅國而之惡皆歸之者,言其複谏自用,才智适為害也。代帝王無以納谏而興,拒谏而,著史冊,考。
蓋貴為子,富,貴則驕易,富則侈易動,萬機,則能無失,固當開而求谏,顔而受之。
其言用,則用其言而顯其;言用,則恕其罪以來谏者。夫納忠好谏之臣,初若逆惡,然其于愛君而憂國;谄佞阿谀之士,始若順,然其止于媚而徼寵。君誠能察此,則事無過舉,享美名。
故曰:從繩則正,後從谏則聖。
其斂曰:
古言曰:百姓,君孰與?百姓,君孰與?
君恭儉節用,取于民制,則民力寬裕,滋殖,自然樂輸租賦,以給公。
若暴征峻斂,侵奪民利,物力已屈,而驅以刑辟,勢必流轉溝壑,散為盜賊。為者,将何利于此哉?故善言治者,尤惡聚斂之臣。
曰:與其聚斂之臣,甯盜臣。
代帝王或耽于聲,或盤于遊畋,或好治宮,或攻戰,于乘間而肆其邪謀,為之斂财以佐其橫費。世主悟,以為利于國,而其終為害也。
賞其納忠于君,而其忠也;嘉其以當怨,而其怨歸于也。昔鹿台之财,巨橋之粟,商纣聚之以喪國,周武散之以得民。
Copyright © Fantitxt小說 All rights reserved.新筆趣閣網站地圖